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向华建议:关注“一快一慢”,打通基层医疗堵点 天天即时

  • 2023-03-09 10:45:30
  • 来源:长沙晚报掌上长沙

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9日讯(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)“快”急救与“慢”康复是挽救患者生命、提升生命质量的两项关键保障。全国两会期间,住湘全国政协委员、湖南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向华提交提案建议,关注“一快一慢”,提升基层急救与康复医疗服务能力,打通基层医疗堵点。

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效率

作为一名从医30多年的临床医生,医疗事业发展是向华在履职中关注的重点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调研中他注意到,大部分基层医院急诊科医生由各科室轮派,没有固定人员,急救体系不完善、设施不健全、反应时间长、专业能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。此外,急诊科工作累、风险高、压力大,薪酬分配上未得到相应倾斜,也影响队伍稳定和学科发展。

对此,向华建议在基层医疗机构将急诊科作为重点科室,特设或单设绩效管理、人才培养制度,同时在网点建设、预警反应、转运分流中运用互联网、5G等科技手段,帮助急诊环节提速提质,全面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效率。

解决康复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

湖南是开展康复医疗服务15个首批国家试点省份之一。但通过对湖南省卫生系统156家公立医疗机构的调研,向华发现,康复病床总数占比不够、康复设备总投入不足、场地及人员匮乏,特别是边远地区患者“康复难”问题依旧存在。

“医保对康复类诊疗报销项目比较少,多数地区康复患者需要住院才能享受医保报销,但实际上大部分康复患者不必住院。”向华建议,构建“省-市-县-乡-村”康复服务体系,形成“转上转下”的有效协作和“共建共享”的互通互联。同时,加大力度培养基层急救与康复专业人才,开展重症康复、推行居家康复,创新医保支付模式、缩短住院周期、降低医疗费用,努力解决康复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。“建议将日间康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,严格项目准入,规范项目收费,启动‘家庭-社区-医院’互助模式,更有利于患者康复。”

开展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

遇到疾病突发现场,公民自救与互救尤为重要。“公众急救普及是一个系统工程,但目前急救培训活动的号召力、参与面、普及率和影响力还很有限。”向华建议,广泛开展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,以政府主导,各部门各行业“齐抓共管”。“像普及消防知识一样普及急救知识,像配备灭火器一样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,真正实现人人学急救、人人会急救。”

他建议,将公众急救经费纳入财政预算,划拨急救知识培训专项经费,在地铁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添置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等设备,并将AED配置纳入医疗急救体系布局规划。同时支持慈善机构、基金会、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公共急救设施,提供公众急救普及相关公益支持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@  2015-2022 西方包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  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